
記者陳永報道 10月16日,中國足協新一屆領導班子產生,其中足協主席是宋凱,副主席包括孫雯、袁永清、楊旭和許基仁,黨委書記和紀委書記目前基本確定為李穎川和柳屹,足協下屬各部門負責人,隨后會進行相應的調整。
如果說,4年前上一屆足協領導班子上任時,中國足球正在進入一個歷史拐點的話,那么,這一屆班子面對的則是一個“爛攤子”,百廢待興,青少年足球、職業聯賽、國家隊建設、足球保障體系等都需全面梳理。那么,新一屆足協,面臨哪些緊要的任務呢?

背景 國家進行了一年半的全面調研
要點 新團隊不是兩眼一抹黑,落地、執行是關鍵
很長一段時間內,球迷目光都盯著足壇反腐和反賭,以至于新一屆足協領導班子出爐后,他們下意識地認為,這次換屆是一次倉促的行動,不得已而為之,因為總要選一個新的足協主席和領導班子出來,換而言之是換湯不換藥。
但實際上,從2022年3月開始,一直到今年7月,中國足球進行了規模龐大的調研。2022年,國家隊結束了上一屆12強賽任務后,國家層面相關的調研工作就已展開,今年夏天,國家相關部門、體育總局及中國足協更是進行了一次全國范圍內的全方位調研,調研組分赴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華南、華中、西南和西北7個片區,通過座談、一對一訪談、實地調研、查閱文獻等各種方式進行調研,涉及的是中國足球的方方面面,包括非常重要的青少年發展和職業聯賽發展,此外,其他層面及方式的相關調研,也在展開。
據悉,李穎川、宋凱、孫雯等足協班子成員,包括足協的一些中層負責人、工作人員,都參與了此次調研。

需要說明的是,關于中國足球發展的探討、調研和決策,層面是非常高的,最典型的便是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,單單中青賽的落地,國家層面就給予了極高的關注,通過多項措施促成了賽事的舉行,第一屆中青賽在2022年已經完賽,第二屆已進入尾聲。目前來看,中青賽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,國家發展青少年足球的決心顯露無疑。
目前,中國足球的整體發展方向,實已經比較清晰了,首先是核心理念,那便是“久久為功”,將中國足球的發展,作為一項長期性和系統性工程,盡管球迷擔心這會成為一個口號,但這個理念,是從中央到總局再到足協的共識。以這個理念為基礎,嚴防“政績工程”如豪賭國家隊也成為共識,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亞運會足球賽,正常來講,在中國舉行的亞運會,超齡球員必須是最頂級的,但最終,選擇權在主帥久爾杰維奇手里,他根據球隊需要挑選球員,這其實就是放棄“政績工程”的一種體現。
在此基礎上,青少年足球發展是最核心的一項工作,相關的評價體系,也會圍繞這一核心展開;然后則是職業聯賽的生態恢復,這其實是一個大難題,也是調研的重點之一;在國家隊層面上,各方普遍認為,應該客觀看待國家隊面臨的困難,“大國家隊”建設,雖然此前經常提及,但此次“大國家隊建設”,更加重視各級別隊伍建設;其它保障層面,也會全力推進,需要說明的是,監管被列為重中之重。
所以,中國足球整體的發展方向,其實已經非常清晰了,對于新一屆足協領導班子而言,全力貫徹便是核心工作,其中各項工作的落地和執行,事關這個發展方向的成敗。


內部 需要高效的團隊
外部 調動各方及地方積極性,團結與否決定成敗
李穎川、宋凱等7位足協領導,縱有三頭六臂,也不可能憑借個人之力發展好中國足球,一個高效的足協工作團隊,才是成敗關鍵。
反腐之后的中國足協,可謂“千瘡百孔”,一個很簡單的例子,包括核心部門如國管部和競賽部,目前一些部門一把手缺失,雖然相關工作都在有序進行,但也是權宜之計。實際上,反腐很可能在更深層影響到足協的各個部門,也就是說,很多部門都面臨調整。
必須要說的是,杜兆才和陳戌源時期,部門時擴時縮,機構及人員臃腫,有很多不良習氣,比如“事不關己、高高掛起”;比如“重權力、輕服務”;比如“山頭文化”和“江湖習氣”,出現了不堅持原則、隨意妥協、關系優先等等不作為現象,成為腐敗的重災區。
毫無疑問,如果沒有一個高效的工作團隊,現任足協領導層哪怕再有凌云壯志,哪怕再潔身自好,最后相關工作,很可能變成“得過且過”,變成“面子工程”,中國足球的發展,自然無從談起。

比起組建高效的工作團隊,外部協調是另一大難點,一是國家相關部門的協調;二是地方政府、地方體育局和地方足協的積極性。
相關部門協調方面,為職業聯賽提供支持的,涉及到多個部門;中國足球的監管,同樣涉及到公安等多個司法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;中青賽等相關青少年足球發展,更需教育部、體育總局、中國足協進行協調;還有一點,各種針對中國足球的造謠和無底線炒作,也需有關部門糾正。
一個普遍的觀點是,國家層面,需要進一步給予體育總局和中國足協全力支持,部際聯席會議制度,應該全面恢復并切實發揮作用。
更大的難點其實在地方,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不一,甚至有“求穩定”而放棄賽事的情況,讓人啼笑皆非;地方體育部門、地方足協和地方教育部門間協調存在問題;地方體育局和地方足協,本身存在嚴重的不作為行為,以第二屆中青賽為例,眾多賽區的男子U13組和男子U15組,都沒有穩定的賽制,為了應付“預選賽”,甚至安排三五支、或者七八支球隊用最短時間內打賽會制比賽。地方不作為,中國足球如何發展?單單靠中國足協,是不可能撐起整個中國足球的。
目前來看,出臺權威性的引導性政策,很有必要,包括《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》出臺8年之際,有必要進行修訂、更新,進而全面統一思想,或許是有效的措施。


重點 青少年足球和職業聯賽
關鍵 確保落地和執行以及過程中的監管
宋凱在足代會上的講話,內容最多的是青少年足球,然后是職業聯賽,相較而言,國家隊建設內容明顯弱于前兩項。
毋庸置疑,青少年足球,將是足協工作的核心,也是一項長期、需要系統推進的工作。目前,青少年足球的發展方向大體是確定的,比如賽事方面,2023年度已經全面恢復,中青賽和中國足協青少年足球錦標賽(包括三項賽事)成為核心賽事;加強青少年國際交流也是共識;青少年足球保障方面,同樣得到了重視。
不過,青少年工作是極為繁雜的,難點不少,如地方積極性及地方賽事如何健全;整個賽事體系賽歷表能否固定并保證賽事均衡;為提升比賽質量,國際交流如何走出去、引進來;聯合機制補償等保障措施,提了十幾年卻得不到保障等等。
和方向相對清晰的青少年足球相比,和球迷更貼近的職業聯賽,仍是“霧里看花”,生態的恢復到底如何進行,是一大難題。值得注意的是,新一屆20名足協執委中,只有浙江的張亞東來自職業俱樂部,此外還有分管聯賽的楊旭,力量稍顯薄弱。

國家隊建設上,管理機制、選拔機制、作風建設和訓練水平都是難題,“大國家隊建設”中,青少年國家隊建設同樣是迫切的任務,至少05年齡段國青和08年齡段國少迫在眉睫,03年齡段U23國家隊、07年齡段國青、09年齡段國少以及10年齡段國少,都需前期建設。
監管方面,國家層面及體育總局需要對中國足協進行常態化監管,包括相關工作推動的監管及評價,以及常態化的司法監管,中國足協在行業內的監管,此前存在嚴重問題,“視而不見”和“一碗水端不平”是最受詬病的兩大現象,實際上,對于中國足協行業內監管的再監管,也需常態化機制。
當然,還有其它重要的工作,但不管如何,中國足球發展絕不單單是一個足協領導班子能獨力推動的,唯有整個足球界和相關方團結起來,才有可能實現,中國足球的發展,必須徹底斷絕“九龍治水”的無序,“一張藍圖繪到底”,需要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執行。
